6月1日是《网络安全法》实施6周年。今年,一些非法网站接连关闭,一些防护不力的安全平台受到问责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正在逐步向绿色和健康发展。在最新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形势报告》中,每年监测的假网页也超过4.9万个,2022年大幅减少17.8万个,假网站管理正在深入推进。
坦率地说,在互联网时代,大量的安全软件往往被用来内置木马,抢占用户浏览器的主页或捆绑下载,实现流量劫持。很多用户一开始都看不懂它,随着使用的深入,他们也认识到了免费的“费用”。
然而,这些行为已经成为行业生态系统,成为大多数安全公司生存的方式。虽然用户不喜欢它,但“野火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
因为他们通过“灰色”商业模式赚钱。安装软件的成本可能只有几美分,但如果加强流量使用链,软件的收入最终可能会达到几美元或几十美元,帮助分发软件的“同事”也能赚钱。
当然,恶行的瓶颈来得很快。许多用户在发现这些行为后删除或不再使用软件。有报道称,一些安全公司越过了红线,这些安全公司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审查和处理,并向用户道歉。
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,数据安全、云安全等概念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,但最终无法解决真正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。病毒仍然存在,许多已知和未知的漏洞仍然无法阻止。对于黑客来说,“前门”可以通过其他坚固但无法防御的方法“侧门”。
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信息网络安全问题,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广大公民的隐私权,也影响到网络空间各个领域的安全。即使这种风险增加数亿倍,也是国家安全风险。
目前有很多安全产品,但我们仍要面对多方面的对抗。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商业实体部主任杨晨公开表示,中国安全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,但我们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,能够实现产业安全发展,我们还有很多机会。未来,国家将加快支持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供给能力,通过试点逐步提升自主产品成熟度和可用性,有效对接信息网络安全问题针对企业供给能力和国家战略需求。